7月21日-25日,我院联合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举办“‘药’系京蒙促发展,青振乡村筑健康”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系列活动。活动期间社会实践队赴内蒙古博物院、包头市达茂旗档案馆、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馆参观、交流。
我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陈建平,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富奇,我院学工办(团总支)副主任(副书记)闫柄伏、赵晓娜,两院辅导员、教师代表,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7月21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师生依次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“边关岁月”“大辽契丹”展厅,重温了历史上我国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以及各民族在抵御外侮、保卫家园中结成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抗争的历史篇章。同时通过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,社会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契丹民族的历史渊源、政治制度、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,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存,进一步更加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。


7月23日,师生参观了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,在讲解员的介绍下,师生了解了在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的领导下,由云继先、朱实夫、云蔚率领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千余名爱国官兵,反抗日本侵略,反对德穆楚克栋鲁普分裂祖国的革命壮举。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虽然距今已有80多年了,革命斗争的烽烟早已随风飘散,但历史沉淀下来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却历久弥新,在中华大地上激荡。两院师生共同参观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,是对抗日英烈们的告慰和缅怀,也是对英烈们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



同日,师生于包头市达茂旗档案馆与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亲历者苏布达进行座谈交流。苏布达老人,这位说着流利蒙语的牧民额吉,其实是一位出生在南方的汉族姑娘。苏布达8个月大时来到草原,在达茂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,早已和这里相融在一起。苏布达老人为同学们讲述了儿时的有趣经历,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作为国家儿女的感恩之情。最后,苏布达用悠扬的蒙古长调表达了对各位老师、同学的欢迎,在场师生无不被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事迹感动。


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系列活动,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课,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进一步推动青年积极传承红色基因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守望相助,戮力同心,为建设亮丽内蒙古贡献青春力量,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