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机化学教研室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师资队伍 > 教研室 > 有机化学教研室 > 正文
于姝燕

undefined

于姝燕,女,中共党员,硕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出生于1983年10月,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。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,自治区级项目3项,校级项目20项。目前已发表论文13篇,其中中文核心10篇。编写教材10部。授权发明专利1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项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。获内蒙古医科大学“教坛新秀”、内蒙古医科大学大学生英才培育项目“优秀指导教师”、内蒙古医科大学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;所指导的学生曾在内蒙古自治区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获银奖、内蒙古医科大学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二等奖。现主要从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及修饰等方面的研究。近三年主要教学、科研成果如下:

项目

(1)基于Cdc25B抑制剂的黄酮类似物的设计、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,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3万元,2018.01-2020.12,负责人。

(2)N-芳基取代色酮-2-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,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1.5万,2019.01-2020.12,指导教师。

(3)氮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,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工程(重大)项目,5万,2018.01-2020.12,负责人。

(4)色酮衍生物创新研发团队,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领创团队联盟项目,1万,2020.01-2022.12,负责人。

(5)色酮-2-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,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创新基金(重点)项目,1万,2018.01-2019.12,负责人。

(6)杂环类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合成研究,内蒙古医科大学“三位一体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,0.5万,2021.06-2022.12,指导教师。

(7)“雨课堂”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,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学会教育教学项目,2019.01-2020.12,负责人。

(8)立德树人理念下医药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,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项目,2021.01-2022.12,负责人。

(9)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《有机化学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,内蒙古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0.5万,2020.05-2021.12,负责人。

(10)教坛新秀,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质量工程项目,1万,2018.06-2020.12,负责人。

论文

(1)高继丰,于姝燕*,马宇衡,等. 酰腙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[J].北方药学, 2019, 16(1): 147-148.

(2)曲丽丽,布仁,于姝燕*,等.新型色酮-2-酰腙衍生物的合成研究[J].化学研究与应用, 2019, 31(12):2078-2083.

(3)于姝燕,王敏,陈建平*,等.新型苯并三氮杂䓬衍生物的合成研究[J].化学研究与应用,2020,32(1): 2078-2084.

(4)王敏,于姝燕*,李斌,等. 1,5-二芳基四氢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研究[J].合成化学,2020,28(3): 245-249.

(5)于姝燕,马宇衡,王敏,等.色酮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[J].中国药物化学,2020,30(5),310-317.

教材

(1)《有机化学》ISBN 978-7-5537-9183-8,编委,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8年8月

(2)《有机化学学习指导》ISBN 978-7-5537-9184-8,编委,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8年8月

(3)《医用化学》ISBN 978-7-117-27212-4,编委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年12月

(4)《化学与人类文明》ISBN 978-7-122-35253-8,编委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20年1月

(5)《有机化学》ISBN 978-7-122-35787-8,编委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20年2月

(6)《有机化学》ISBN 978-7-5680-5836-0,编委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20年6月

(7)《有机化学》ISBN 978-7-04-054907-2,编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0年11月

(8)《有机化学自学指导》ISBN 978-7-04-054806-8,编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0年9月出版

专利

(1)于姝燕,药物化学工艺设计系统V1.0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,登记号:2019SR0735178

(2)于姝燕,药物化学性能稳定性分析评估软件V1.0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,登记号:2019SR0734937